首页 人工智能内容详情

酷赛科技员工获四川省 “劳模” 背后:酷赛人才培养机制正让 “人人皆可成才” 照进现实

2025-05-15 14 权重导航网

近期,一篇名为《小个子大能量!1.3米高的他成为车间里的“万能钥匙”》的报道在网络上迅速传播,主人公赵恩才的故事深深打动了无数网友:身高仅1.3米的他扎根车间7年,从实习生成长为能工巧匠,被同事们亲切地称为“万能钥匙”。就在不久前,赵恩才在2025年5月7日举行的四川省第九届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被授予“四川省劳动模范”称号,这一全省劳动者的最高荣誉,使他的名字为更多人所知。带着对这位“95后”省劳模的好奇,我们进行了深入探访,发现其背后不仅是一段激励人心的个人成长史,更勾勒出一家智能终端企业以人才为本、创新驱动的发展蓝图。

酷赛科技员工获四川省 “劳模” 背后:酷赛人才培养机制正让 “人人皆可成才” 照进现实

酷赛科技,赵恩才的经历堪称一部“基层成长指南”。他从普通实习生到技术骨干的7年成长历程,被广大酷赛员工所熟知:2018年,正在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就读的他以实习生的身份加入酷赛科技旗下的四川酷比通信设备有限公司,在组装车间里,从跟随师傅学习修理设备的“小学徒”,到独立解决13项生产难题的“技术攻坚手”,他通过每天超过12小时的钻研,成为了车间里的“行走说明书”——同事们遇到MES系统故障、工艺优化难题,甚至设备耗材国产化替代等“硬骨头”,第一反应都是“找赵工”。数据证明了他的价值:近三年累计撰写303项标准作业指导书,主导53项工艺评定,培养了7名技术骨干,其中3人从普通工人成长为独立的技术员。

沿着赵恩才的职业轨迹,我们来到了酷赛科技宜宾产业园。这座位于四川宜宾三江新区的产业园自2018年建成投产以来,已逐步发展成为“超级工厂”:整机生产线年产能达到1000万台整机,SMT产线年产能达到1600万片主板,成为名副其实的宜宾智能终端产业“领头羊”。在车间公示栏上,“向赵恩才学习”的标语旁,展示了他主导的“进口橡胶圈国产化”案例——这个每月耗费车间数万元的德国进口零件,经他3个月带头走访供应商、反复测试,最终找到了性能一致的国产替代品,成本直接降低了11倍,三年为企业节省了百万级的耗材开支。“他总能在别人觉得‘差不多’的地方,找到降本增效的空间。”四川酷比通信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于滨回忆起赵恩才蹲在设备前记录橡胶圈磨损数据的场景,“小个子钻到机器下面,一待就是两小时,这种精神感染了整个团队。”

酷赛科技员工获四川省 “劳模” 背后:酷赛人才培养机制正让 “人人皆可成才” 照进现实

企业的人才战略,在赵恩才的成长过程中留下了清晰的印记。为了提升基层管理者的综合能力,酷赛科技邀请了拥有世界500强管理经验的讲师开展“六维班组长培训”,赵恩才作为优秀工程师代表参与授课,分享“问题解决五步法”。

而这,只是酷赛科技系统化人才培育体系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企业先后推出了“飞鹰计划”和“精鹰计划”,与专业机构合作定制线上线下课程,从管理能力、通用能力到专业能力,全方位赋能员工成长;同时启动了《IPE职位价值评估》项目,建立了科学的职级体系,让人才晋升路径有据可依。

从新员工“萌新成长营”到技术骨干“匠心工坊”,从“师带徒”结对机制到产学研合作实训基地,酷赛科技构建了覆盖全员、全周期的培养体系。其中,与深圳、西安、四川等多地高校的深度合作,通过设立专项课题资金、共建研究中心,实现了技术研发与人才培育的双向发展。这些举措不仅让赵恩才从一线员工成长为工程师的进阶之路成为典范,更激发了全体员工的创新活力,让“人人皆可成才”的理念在企业中扎根,为企业与员工的协同发展注入了持久动力,切实印证了酷赛科技陈凯峰董事长“实现企业员工和合作伙伴美好愿景”的经营愿景。

当我们结束探访时,酷赛科技车间里又传来了设备调试的声音,赵恩才正带着徒弟研究新的工艺优化方案。这位年轻劳模的故事,已超越个人励志范畴,成为新时代产业工人与科创企业共同发展的缩影:在智能终端制造的赛道上,个体的技术钻研与企业的人才赋能相互成就,共同书写着“中国智造”的新篇章。

以上就是酷赛科技员工获四川省 “劳模” 背后:酷赛人才培养机制正让 “人人皆可成才” 照进现实的详细内容,更多请关注慧达ai工具网其它相关文章!

相关标签: # 酷赛科技 # 赵恩才 # 2025年 # 2025